中专班《生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2018-09-01

中专班《生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刺激    2.兴奋性      3.抑制     4.负反馈

二.填空题

1.机体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它是体内细胞直接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它是细胞进行正常

______________的必备条件。

3.要使环境变化成为机体的有效刺激,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个基本条件。

4.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有心跳和呼吸功能       B.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D.内环境稳态        E体温为37oC

2.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动作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3.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脑脊液      E.细胞内液

4.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体液是

A.组织液     B.淋巴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E.细胞內液

5.内环境稳态是指其中的

A.化学组成恒定不变      B.化学组成相对稳定      C.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E.理化性质绝对稳定

6.寒冷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新陈代谢增高,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E.正反馈调节

7.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脑血流量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8.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四.简答题

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细胞外液   生活      2、理化性质   生命活动

3、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的时间   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4、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5、反射,反射弧

选择题答案

1C 2D   3B   4E 5D   6D   7C   8B

问答题答案

1、答: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2、答:神经调节是神经系统以反射的方式调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过程。其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或体液的运输,到达各自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影响组织或细胞的功能。其特点是:反应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


第2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极化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兴奋-收缩耦联

二.填空题

1.细胞内外Na+和K+的不均匀分布需要靠____________主动转运来维持。当细胞内

   _________浓度增高或细胞外___________浓度增高时被激活。

2.主动转运所消耗的能量由______________分解而提供。

3.当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____________,当膜内电位向负值

   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电位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5.只有__________缩短而___________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只有___________增加

   而____________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三.单项选择题

1.Ca2+由终池运出属于

A.通道扩散   B.载体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作用    E.主动转运

2.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属于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载体转运    D.出胞作用    E.通道转运

3.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属于

A.载体扩散   B.通道扩散    C.入胞作用    D.离子泵转运   E.单纯扩散

4.K+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属于

A.钠泵转运     B.单纯扩散    C.入胞作用    D.通道扩散    E.载体扩散

5.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K+      B.Na+      C.Ca2+       D.Mg2+        E.Fe2+

6.正常细胞膜内外K+和Na+特殊比例的维持靠的是

A.膜对细胞内的K+不通透       B.膜对细胞外的Na+不通透

C.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对K+的通透性     D.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

E.膜上钠泵的转运

7.细胞内测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E.极化

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其本质性的变化是

A.产生局部电位     B.机能活动的增强        C.产生动作电位

D.膜的通道开放       E.膜的通透性增大

9.阈电位是指造成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A.Na+     B.K+       C.Ca2+        D.Cl-       E.A-(有机负离子)

10.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的阈电位值较其静息电位值

A.小,40-50mV     B.小,10-20mV             C.小,但很接近

D.大,10-20mV          E.大,40-50mV

11.根据“肌丝滑行理论”,掩盖结合位点,起“位阻效应”的蛋白质是

A.横桥    B.肌球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E.原肌球蛋白

12.产生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是肌浆中的

A.Na+浓度升高      B.Ca2+浓度升高       C.Cl-浓度升高

D.Ca2+浓度降低        E.K+浓度升高

1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B.乙酰胆碱合成加速      C.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乙酰胆碱水解加快         E.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变异

14.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都属于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制收缩         E.完全强制收缩

四.简答题

1.说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及入胞和出胞的异同。

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点产生的机制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钠泵   Na+   K+     2、ATP         3、超极化   去极化

4、动作电位        5、长度   张力   张力   长度

选择题答案

1A 2D   3E   4A 5B   6E   7B 8C   9A   10B 11E   12B   13A 14E

问答题答案

1、答:几种转运的异同如下:

单纯扩散:不要ATP,不要载体蛋白

易化扩散:不要ATP,但要载体蛋白

主动转运:都要

以上三种都是转运小分子物质

入胞和出胞在高尔基体的帮助下,形成囊泡,要ATP,不经过细胞膜。转运的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2、答: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上升支是Na+大量快速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


第3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溶血   3.血液凝固      4.血型

二.填空题

1.正常人血浆PH值为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内的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血浆蛋白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白蛋白为________________

   球蛋白为_________________

4.白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五类。

5.血小板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内.外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一个体重60kg的人,血量为

A.3.0-3.5L     B.3.5-4.0L      C.4.2-4.8L     D.5.0-5.6L     E.5.8-6.0L

2.严重失血超过总血量的多少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A.5%     B.10%      C.15%       D.20%        E.30%

3.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Cl       D.Hb         E.纤维蛋白原

4.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中

A.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           C.白蛋白含量

D.无机盐含量       E.球蛋白含量

5.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O2和CO2       B.吞噬细菌       C.参与细胞免疫

D.参与体液免疫        E.产生抗体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通常是由于缺乏下列哪种物质引起

A.叶酸     B.维生素B12     C.内因子      D.铁        E.蛋白质

7.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产生部位是

A.肺      B.脾       C.心         D.肾       E.肝

8.对白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人血中白细胞总数为4x109-10x109/L     B.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淋巴细胞占10%-15%        D.中性粒细胞是急性炎症的主要反应细胞

E.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9.在急性化脓性炎症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白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0.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1.某成年男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值中,不正常的是

A.红细胞5.0x1012/L     B.白细胞7.0x1012/L       C.血小板200x109/L

D.血红蛋白120g/L       E.血细胞比容45%

1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

A.水     B.电解质      C.纤维蛋白原     D.白蛋白     E.红细胞

13.无论外源性或内源性凝血,在哪个凝血因子被激活之后,其后的过程是相同的

A.因子VII    B.因子XI     C.因子X     D.因子IX      E.因子III

14.临床上血液检验中,用枸橼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机制是

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    B.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   C.加强抗凝血酶III的作用

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      E.与血浆中的Ca2+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

15.血型的划分依据是根据

A.RBC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种类不同及有无

B.血清中抗体的种类及有无        C.交叉配血情况

D.RBC膜上抗体的种类及有无      E.抗原和抗体的配合情况

16.输血时主要考虑

A.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RBC所凝集

B.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清的凝集素所凝集

C.供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

C.供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RBC发生凝集      E.受血者的血量是否减少

四.简答题

1.简述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产生及作用。

2.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7.35-7.45      2、NaHCO3/H2CO3     3、60-80g/L   40-50g/L 20-30g/L

4、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5、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6、II,VII,IX,X     7、XII,III

选择题答案

1C 2E   3C   4C 5A   6D   7D 8C   9D   10C 11B   12C   13C 14E   15A   16B

问答题答案

1、答: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其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及细胞的正常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其生理作用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2、答: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Xa .V .Ca2+ .PF3);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转变为纤维蛋白(凝胶),血纤维网络血细胞形成血凝块。


第4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率     2.心动周期      3.血压     4.中心静脉压      5.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率加快,心动周期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___更为明显。

2.心室射血期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状态,动脉瓣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时的“抽吸”作用。

4.心肌的生理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心脏正常起搏点在____________。正常起搏点以外的自律细胞在未表现自律性时称为

   _______________

6.正常成人动脉血压收缩压为_________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__________,脉压为

_______________

7.微循环的血流通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有效滤过压中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回心血量多少       B.射血期室内压       C.大动脉血压

D.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E.心房压力

2.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关闭

D.动脉瓣开放        E.乳头肌及腱索的振动

3.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

A.房室束细胞        B.房室结细胞       C.心室传导束的浦肯野细胞

D.心房.心室肌细胞        E.窦房结细胞

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快      B.复极1期快          C.复极3期快

D.复极2期缓慢        E.有自动去极化

5.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动作电位的幅度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速度

D.阈电位水平       E.0期去极速度

6.窦房结作为正常心跳起搏点的原因是

A.0期去极快       B.4期自动去极         C.兴奋性高

D.传导速度快      E.自律性高

7.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

A.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

B.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C.窦房结→心房肌→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D.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

E.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

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发生完全强制收缩        B.使心肌收缩更有力

C.使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         D.延长心室肌舒张期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增强

9.下列哪一部位对血液产生的阻力最大

A.主动脉和大动脉      B.小动脉和微动脉       C.毛细血管

D.微静脉和小静脉      E.大静脉和腔静脉

10.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

A.足够的循环血量       B.心脏前负荷       C.心脏收缩做功

D.外周阻力        E.大动脉的弹性升高

11.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是

A.保持血管充盈       B.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量      C.防止血管硬化

D.保持器官的血液供应       E.减轻心肌的前负荷

12.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        B.外周阻力          C.大动脉弹性

D.静脉回心血量      E.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13.老年人动脉管壁组织弹性下降

A.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增强       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不大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脉压增大       E.脉压减小

14.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

A.平均动脉压     B.血管容量        C.外周阻力

D.呼吸运动      E.静脉回流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

15.微循环的总闸门是指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网

E.微静脉

16.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皮质    B.脊髓    C.延髓      D.下丘脑       E.脑干

17.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主要作用是

A.心率减慢,传导加快       B.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C.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D.心室肌收缩力加增强

E.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18.平均动脉压在下列哪个范围内,脑血流量可保持恒定

A.50-180mmHg       B.80-120mmHg             C.40-200mmHg

D.90-160mmHg             E.60-140mmHg

四.简答题

1.列举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简述心内兴奋性传导的正常顺序和房室延搁的意义。

3.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缩短   舒张期    2、关闭   开放         3、心室舒张

4、自动节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   收缩性      5、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

6、100-120mmHg   60-80mmHg 30-40mmHg

7、迂回通路   直捷通路   动-静脉短路

8、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选择题答案

1C 2C   3D   4D 5C   6E   7B 8C   9B   10A 11D   12B   13D 14E   15A

16C 17B   18E

问答题答案

1、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有:

(1)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心肌初长度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博出量增加;反之,则博出量减少。

(2)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增加,则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博出量减少。

(3)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的强弱与博出量的多少成正变关系。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若心率过慢,则排出量减少。

2、答:正常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优势传导通路使左右心房兴奋和收缩,另一方面经优势传导通路传播到房室交界区,再经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使左右心室兴奋和收缩。

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从而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

3、答:形成血压的前提是血管内要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在此前提下,心脏的收缩使得血管内有血液的流动,外周血管的阻力使得血液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压力,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使得心脏的间断射血使血管内血流具有连续性。


第5章   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泡通气量   3.解剖无效腔   4.通气/血流比值   5.肺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呼吸的三个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吸气末,肺内压____________大气压,胸膜腔内压______________大气压。

3.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____________

5.肺每分通气量等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乘积。

6.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有少量的气体       B.呼气时胸膜腔内压等于大气压

C.用力吸气时胸膜腔内压是正压       D.胸膜腔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

E.气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2.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增多时可引起肺不张

C.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

E.减少时可增大肺弹性阻力

3.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困难的原因是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吸气时肺部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增大

4.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B.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D.潮气量与余气量之和

E.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

5.肺换气是指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外环境与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氧气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二氧化碳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6.肺换气的动力是

A.气体的分压差       B.呼吸运动       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E.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7.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    B.静脉血    C.组织液    D.淋巴液    E.肺泡气

8.有关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毛细血管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发绀

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发绀        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发绀

D.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发绀     E.一氧化碳中毒时不出现发绀

9.北方农村某农户,冬季采用炉灶取暖,家里老人晨起后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皮肤粘膜

   呈现樱桃红色,引起这些症状的污染物最可能是

A.二氧化氮    B.甲醛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

10.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KHCO3    B.H2CO3    C.NaHCO3      D.HbNHCOOH    E.物理溶解

11.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        B.感受器在气管至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内

C.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D.在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起重要作用

E.又称黑-伯反应

12.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O2       B.H+      C.CO2      D.Hb       E.NaHCO3

13.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      E.大脑皮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2.试述机体缺氧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外呼吸   血液运输   内呼吸   2、等于   低于     3、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4、肺活量    5、潮气量,呼吸频率       6、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选择题答案

1D 2B   3D   4C 5A   6A   7E 8B   9C   10C 11D   12C   13A

问答题答案

1、答:因为深慢呼吸,每次吸入的气体,到达肺泡的气体量比浅快呼吸到达肺泡的气体量要多,而只有到达肺泡的气体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才是有效的通气量。所以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气体交换效率要高。

2、答: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有两种情况。

轻度低氧,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重度低氧,呼吸减慢减弱,呼吸抑制甚至停止。

机制:低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但是低氧,又能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轻度低氧,兴奋作用强于抑制作用,所以呼吸运动加深加快;重度低氧,抑制作用强于兴奋作用,所以呼吸减慢减弱,甚至停止。


第6章   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二.填空题

1.消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胃液的成分主要有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胰液的主要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化学性消化的主要作用是

A.将食物磨碎     B.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C.分解食物为小分子物质

D.推动食糜沿消化道移动       E.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2.人唾液中含有的酶是

A.脂肪酶和蛋白酶       B.脂肪酶和肽酶      C.淀粉酶和溶菌酶

D.淀粉酶和寡糖酶       E.蛋白酶和溶菌酶

3.下列对胃酸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C.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D.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E.促进胃液的分泌

4.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刺激促胃液素的释放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参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E.促进胃液的分泌

5.三大营养物质由胃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排列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脂肪.糖       C.蛋白质.糖.脂肪

D.脂肪.糖.蛋白质       E.速度一样快

6.胆汁成分中,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重要物质是

A.胆盐    B.卵磷脂     C.胆固醇      D.胆色素     E.脂肪酸

7.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8.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E.回肠

9.维生素B12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回肠      C.空肠        D.十二指肠       E.结肠

10.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刺激胃酸分泌      B.促进胃运动       C.刺激胰酶分泌

D.促进唾液分泌      E.促进胆汁的分泌

四.简答题

1.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2.小肠为什么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2、胃酸   胃蛋白酶原   粘液   内因子

3、碳酸氢盐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选择题答案

1C 2C   3E   4C 5A   6A   7D 8C   9B   10D

问答题答案

1、答:胃酸的生理作用如下: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所需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③杀灭和抑制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胃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⑤有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2、答:(1)小肠的吸收面积大;(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经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有充足的时间被吸收


第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率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体温

二.填空题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正常成人腋窝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口腔温度为_______________;直肠温度为

   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剧烈

   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

4.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组织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ATP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E.脂肪

2.不是成年女子基础体温特点的是

A.体温变化与孕激素有关      B.月经期较低      C.排卵日最低

D.同龄男子体温略高于女子        E.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

3.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热主要通过

A.皮肤血管收缩     B.心跳加快       C.寒战

D.胰岛素分泌增加        E.呼吸加快

4.不属于机体散热器管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泌尿道      E.内脏

5.用冰袋.冰帽使高热病人降温属于

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皮肤蒸发散热       E.呼吸道蒸发散热

6.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属于

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皮肤蒸发散热       E.呼吸道蒸发散热

7.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oC左右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散热      B.对流散热      C.发汗      D.传导散热    E.不感蒸发

8.使出汗减少的因素是

A.环境高温    B.空气湿度大    C.剧烈运动     D.风速大    E.增加衣着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基础代谢率?测定BMR有何意义?

2.影响体温变动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肌肉活动   环境温度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精神因素

2、36.0-37.4oC   36.7-37.7oC   36.9-37.9oC

3、皮肤   内脏(肝脏)肌肉   4、下丘脑

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E 5A   6C   7C   8D

问答题答案

1、答: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其他一些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垂体功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也会降低。

2、答:影响体温变动的生理因素有:

(1)昼夜变化:清晨2-6点体温最低,下午1-6点体温最高,但是相差不超过10C

(2)性别:女性体温一般高于同龄男性,且女性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波动

(3)年龄:幼儿体温高于成人,老人体温有下降趋势

(4)肌肉活动:运动时,可使体温升高

(5)精神活动:情绪紧张时可使体温升高


弟8章   肾脏的排泄

一.名词解释

1.排泄    2.肾小球滤过率     3.渗透性利尿      4.肾糖阈

二.填空题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的排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最

   其中重要的排泄器官是______________

4.脊髓骶段初级排尿中枢受损,可出现____________;初级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皮质控制时,

   则出现_____________

5.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每昼夜尿量长期超过_____________,称

为多尿;每昼夜尿量介入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不足__________

称为无尿。

三.单项选择题

1.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A.皮肤     B.肾      C.消化道       D.肺        E.肝

2.原尿中几乎不含有

A.钠离子      B.葡萄糖     C.钾离子      D.蛋白质       E.尿素

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每分钟)内

A.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B.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C.两侧肾生成的血浆流量

D.两侧肾生成的终尿量        E.每侧肾生成的终尿量

4.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A.髓袢降支细段      B.髓袢升支细段       C.近端小管

D.远端小管       E.集合管

5.直接影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因素是

A.醛固酮    B.血管紧张素II   C.血管升压素     D.肾素     E.肾上腺素

6.酸中毒时

A.Na+-H+交换与Na+-K+交换均增加       B.Na+-H+交换与Na+-K+交换均减少

C.Na+-H+交换增加,Na+-K+交换减少      D.Na+-H+交换减少,Na+-K+交换增加

E.Na+-H+交换与Na+-K+交换均不变

7.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mHg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是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球-管平衡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8.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D.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多

9.下列各项中,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

A.饮大量茶水    B.饮大量清水     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     E.静脉注射呋塞米

1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Na+、排K+      B.保Na+、保K+      C.保K+、排Na+

D.保Na+、保水       E.保Na+、排Ca2+

11.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循环血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多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E.以上说法都不是

12.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四.简答题

1.何谓排泄?肾脏在排泄中有什么重要性?

2.简述尿生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2、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3、肾脏   呼吸道   皮肤   消化道   肾脏        4、尿潴留   尿失禁

5、1000-2000ml   2500ml 100-500ml   100ml

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C 5C   6C   7A 8B   9D   10A 11A   12A

问答题答案

1、答: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过剩及有害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至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因为肾脏在所有排泄器官中,排出的代谢终产物最多,数量最大,因此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2、答: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


第9章   感觉器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    2.近点      3.瞳孔对光反射     4.视力

二.填空题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屈光不正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种,这3种情况可分别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矫正。

4.如果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将会形成____________;而色盲大多数是由__________

素引起。

5.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只在夜间活动的

   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_________,绿色视野最___________

7.声波传向内耳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前庭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听骨链在声波传导中的作用是使振动幅度______________,振动强度_____________

10.高频声波主要引起耳蜗__________基膜振动,低频声波主要引起耳蜗_________基膜

振动。

三.单项选择题

1.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A.阈值     B.阈刺激      C.感觉阈值     D.适宜刺激      E.适宜强度

2.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哪项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角膜      D.房水       E.玻璃体

3.视觉器官中可调节折光力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瞳孔

4.发生老视的主要原因是

A.角膜曲率变小     B.角膜透明度减小       C.房水循环受阻

D.晶状体弹性减弱      E.晶状体厚度增加

5.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脊髓

6.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

A.支持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双极细胞

D.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E.上皮细胞

7.治疗夜盲症的有效药物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6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8.色盲检查测定的是那种细胞的功能

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毛细胞    D.双极细胞     E.节细胞

9.正常人耳所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是

A.0-16Hz        B.16-20000Hz              C.200-25000Hz

D.2500-20000Hz            E.16-25000Hz

10.鼓膜穿孔导致

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高频听力受损

D.低频听力受损     E.中频听力受损

11.声波传入内耳最主要的途径是

A.颅骨→颞骨→中耳→蜗内淋巴

B.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膜→耳蜗

C.外耳道→鼓膜→听骨链→蜗窗膜→耳蜗

D.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蜗窗膜→耳蜗

E.外耳道→鼓膜→颞骨→中耳→蜗内淋巴

12.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向乘客递送糖果,嘱咐乘客做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

A.调节基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调节前庭窗膜内外压力平衡     D.调节鼓室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平衡

E.调节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

13.某儿童在游乐园坐旋转椅游玩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分析

最可能的原因是产生了

A.低血压   B.低血糖   C.脑缺血    D.低血钙    E.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

四.简答题

1.试述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功能特点。

2.何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前庭器官敏感的人,常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作用   适应现象   2、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双眼球会聚

3、近视   远视   散光   凹透镜   凸透镜   柱面镜     4、夜盲症   遗传

5、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6、大   小       7、气传导   骨传导

8、半规管   椭圆囊   球囊     9、减小   增大      10、底部   顶部

选择题答案

1D 2B   3C   4D 5C   6D   7A 8B   9B   10B 11B   12D   13E

问答题答案

1、答: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分布及功能①视锥细胞: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其功能是司明视觉与色觉,对物体的分辨力强,光敏度差。②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其功能是感受弱光,无色觉,光敏度高,对物体的分辨力差。

2、答: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者过长的刺激,或者前庭功能过敏时,引起心率加快,出汗,呕吐,眩晕等现象,称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前庭功能过敏的人容易发生晕车、晕船及晕机等。


第10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突触     2.神经递质     3.牵涉痛       4.脊休克

二.填空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兴奋通过中枢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释放的

   是______________,能被胆碱酯酶水解的是_______________;阿托品是__________受体

   阻断剂。

4.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肌紧张是______________反射的基础。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

   为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依靠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    D.胆碱酯酶     E.单胺氧化酶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D.超射     E.反极化

3.下列神经纤维中,哪一项不属于胆碱能纤维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4.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错误的是

A.接头前膜释放的递质是ACh       B.递质释放为量子式释放

C.接头后膜的受体是N1受体       D.单向传递     E.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关系

5.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录筒箭毒碱     E.酚妥拉明

6.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录筒箭毒碱     E.酚妥拉明

7.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完整性      B.衰减性传导       C.双向性传导

D.相对不疲劳性       E.绝缘性

8.ACh与M受体结合产生M样作用,错误的是

A.胃肠平滑肌收缩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瞳孔括约肌收缩

D.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E.膀胱逼尿肌收缩

9.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可产生反馈调节的是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式联系

E.链锁式联系

10.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总和   B.突触延搁    C.双向传递    D.容易疲劳    E.兴奋节律改变

11.心肌缺血时牵涉痛部位主要在

A.左上肢尺侧      B.右肩      C.上腹部      D.脐周     E.右下腹

12.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条件反射     D.肌紧张    E.腱反射

13.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会出现

A.肢体麻木    B.脊休克   C.去大脑僵直    D.腱反射增强    E.动作不精确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调节肌紧张

15.生命的基本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小脑     E.大脑

16.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

C.建立后可以消退     D.数量有限    E.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17.一侧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质量    B.运动能力    C.感觉功能    D.语言活动功能    E.内脏运动功能

18.大脑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

A.δ波      B.κ-复合波      C.α波     D.β波     E.θ

19.慢波睡眠的特征是

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C.多梦

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E.有利于促进生长.恢复体力

2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C.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D.有第一信号系统       E.有第二信号系统

四.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2.列表比较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区别。

3.内脏痛有何特点?

4.牵张反射有几种类型?分别列举其意义。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双向传到   绝缘性   完整性   相对不疲劳性

2、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总和现象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及易疲劳性

3、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M       4、肌梭   姿势

5、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       6、无关刺激   非条件刺激   强化

选择题答案

1A 2B   3B   4C 5E   6A   7B 8D   9D   10C 11A   12D   13C 14A   15A

16D 17D   18D   19E 20E

问答题答案

1、答: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 K+. Cl- 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2、答: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有专一传导途径,外周感受区域与大脑皮质之间具有点对点的定位关系;传入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放传出冲动。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无专一传导途径,与大脑皮质之间无点对点的定位关系;经脑干多突触传递,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

3、答:内脏痛的特点是:疼痛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精确,对刺激的辨别力差,是不愉快的钝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及血压变化等。

4、答: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意义:腱反射意义→临床上检查腱反射可以了解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情况。肌紧张意义→保持机体正常姿势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11章   内分泌

一.名词解释

1.激素    2.允许作用     3.呆小症     4.应急反应

二.填空题

1.内分泌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

2.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种。

4.生长激素对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蛋白质____________,加速脂肪____________,生长

激素分泌过量可因血糖升高产生_____________糖尿病。

5.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的两种激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是由下丘脑的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合成。

6.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可使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基础代谢率____________

7.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___,红细胞数目___________,淋巴细胞

   数目___________

8.迷走神经兴奋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__,而胰高血糖素分泌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激素作用的共同特征

A.信息传递作用   B.放大作用   C.特异性    D.允许作用    E.增加新的功能

2.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

A.肢端肥大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粘液性水肿    E.向心性肥胖

3.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是

A.碘和铁    B.球蛋白和维生素A     C.甲状腺球蛋白和维生素B12

D.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E.铁和球蛋白

4.关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B.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的收缩力

E.促进糖原分解

5.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E.醛固酮

6.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糖尿病      D.粘液性水肿     E.尿崩症

7.甲状腺激素能降低

A.糖代谢          B.糖原异生        C.血中胆固醇水平

D.血中脂肪水平        E.血中氨基酸水平

8.去除肾上腺引起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     E.血管升压素

9.与应激反应有关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旁腺素     D.糖皮质激素    E.雄激素

10.关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B.促进糖原合成     C.促进糖异生

D.促进蛋白质合成       E.抑制蛋白质分解

11.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脂水平    B.血糖水平    C.抑胃肽     D.生长激素     E.神经因素

12.下列哪种激素不能升高血糖

A.糖皮质激素   B.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素

四.简答题

1.食物中缺碘为什么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     2、含氮激素   类固醇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4、合成,分解   垂体性         5、血管升压素   催产素   视上核   室旁核

6、增加   升高   7、升高   增多   减少       8、增多   减少

选择题答案

1E 2C   3D   4D 5B   6D   7C 8C   9D   10C 11B   12E

问答题答案

1、答:因为:

(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份的负反馈减弱(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腺垂体,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或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2、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由于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使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逐渐萎缩,自身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减少。如果突然停药,将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症状。因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不能骤然停药,应该逐渐减量。


第12章   生殖

一.名词解释

1.生殖    2.副性征    3.月经     4.着床

二.填空题

1.女性的主性器官是_________。它分泌的性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__________,并使其中的血管和腺体_____________

3.孕激素能使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的活动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常用来_________

4.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将月经周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月经周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萎缩,分泌的性激素突然______________所致。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睾丸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生精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B.精子有生精小管内的精原细胞发育而成

C.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D.睾酮可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出现

E.睾丸的生精作用与内分泌功能没有任何联系

2.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数少于多少,不易使卵子受精

A.4亿个    B.2亿个     C.2000万个      D.20000万个     E.2000

3.关于雄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B.激发与维持第二性征      C.维持性欲

D.维持生精作用        E.抑制红细胞生成

4.关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B.激发与维持第二性征      C.维持性欲

C.维持生卵作用       E.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5.通常在一个月经周期中两侧卵巢内发育成熟的卵泡有

A.1个    B.2个     C.15-20个       D.20-30个       E.30个以上

6.黄体形成后分泌的激素是

A.黄体生成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和孕激素       E.雌激素.孕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7.月经的发生是由于

A.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升高     B.血液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孕激素浓度升高

C.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降低     D.FSH和LH的浓度升高

E.GnRH分泌增多

8.排卵后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oC的激素是

A.促卵泡激素    B.黄体生成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E.催乳素

9.受精通常发生在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壶腹      D.输卵管峡     E.阴道

10.妊娠期不再排卵的原因是

A.高浓度雌.孕激素的作用     B.FSH的作用       C.LH的作用

D.GnRH的作用       E.hCG的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月经周期的形成原理。

2.胎盘分泌哪些激素?对妊娠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填空题答案

1、卵巢   雌激素   孕激素       2、增生变厚   增生       3、减弱   安宫保胎

4、增生期   分泌期   月经期       5、黄体   减少

选择题答案

1E 2C   3E   4E 5A   6D   7C 8C   9C   10A

问答题答案

1、答: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活动的结果。

1.增殖期的形成:女性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分泌GnRH使腺垂体分泌FSH和LH。FSH促进卵泡发育,并与少量LH配合使卵泡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至排卵前约1周,血中雌激素浓度明显上升,通过负反馈使血中FSH下降,LH仍稳步上升。此时雌激素可加强FSH作用,通过局部正反馈使本身浓度不断提高,到排卵前1~2天达高峰。高峰浓度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触发腺垂体对FSH特别是LH的分泌,形成血中LH高峰,导致了排卵,并促使黄体的形成。

2.分泌期和月经期的形成:排卵后生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发育并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随着黄体长大,这两种激素分泌不断增加,并在排卵后8~10天达高峰,出现了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抑制了GnRH、FSH、LH的分泌。此期若不受孕,黄体将由于LH分泌减少而蜕变,致使血中孕激素、雌激素浓度迅速下降,一方面导致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形成月经,另一方面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抑制解除,卵泡又在FSH的作用下发育,新的周期又开始了。

2、答:胎盘分泌的激素有:(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刺激月经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抑制淋巴细胞活力,防止排斥反应。(2)孕激素,作用:维持子宫内膜蜕膜化;减弱子宫收缩;促进乳腺腺泡发育。(3)雌激素,作用:促进母体子宫、乳腺的生长;调节母体和胎儿的代谢;松弛骨盆的韧带。(4)人胎盘催乳素,作用:调节母体与胎儿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阅读6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