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躯干骨的连结
教学目标
1.了解椎体间的连结概况。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了解关节突关节的构成。掌握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了解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3.了解肋与胸骨和胸椎的连结。
4.掌握胸廓的构成、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和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教学内容
一、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1.椎骨间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的髓核和周边的纤维环构成。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髓核由富有弹性的胶状物构成。椎间盘坚韧而又有弹性,即牢固连结两个椎体,又可使两个椎体之间有少量的活动。
(2) 前纵韧带:紧贴各椎体前面,上起枕骨,下达第1或第2骶椎,有防止脊柱过伸的作用。
(3) 后纵韧带:位于各椎体后面,纵贯脊柱全长,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2)椎弓间的连结
黄韧带:连结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
棘间韧带:连结相邻两棘突之间。
棘上韧带:连结棘突的尖端。
横突间韧带:连结相邻两横突之间。
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3)寰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2.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1)形态:从前面观察脊柱,可见椎体从第2颈椎向下逐渐增大。从后面看,可见各部椎骨的棘突连贯成纵嵴。从侧面观察,可见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2)功能:脊柱除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外,还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二)胸廓
1.组成: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构成胸廓的关节主要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1)肋椎关节 包括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两者为联合关节。
(1)肋头关节:由肋头的关节面和与之相应胸椎体的肋凹构成。
(2)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和相应的横突肋凹构成。
2)胸肋关节:由2~7肋软骨和胸骨相应的肋切迹构成。
2.胸廓的整体观: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容纳胸腔脏器。胸廓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外侧壁。
1)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是胸腔和颈部的通道。
2)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剑突又将胸骨下角分成左、右剑肋角。
3.运动:胸廓主要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在肌作用下,肋的前部抬高,伴以胸骨上升,从而加大胸廓前后径。肋上举时,肋体向外扩展,加大胸廓横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