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背肌
1.了解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
2.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的起止、作用。掌握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及层次。
二、胸肌
1.掌握胸肌的组成;胸大肌的起止、作用。
2.掌握肋间肌的名称、起止和作用。
三、膈: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四、腹肌
1.掌握腹肌的组成;腹肌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及作用。
2.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斜方肌 、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二)背深肌
竖脊肌、夹肌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二)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横肌
(表)背肌和胸肌的起止与作用
肌肉名称 | 起点 | 止点 | 作用 |
斜方肌 | 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 的棘突 。 | 锁骨外侧1/3部分、肩峰和肩胛冈 。 |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 |
背阔肌 | 以腱膜起于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 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 | 肱骨小结节嵴 |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肢上举。 |
竖脊肌 | 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 向上分出三群肌束, 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到达颞骨。 |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 |
胸大肌 | 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 | 肱骨大结节嵴
|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
肋间外肌 | 肋间隙浅层,肋骨下缘 | 下位肋骨上缘 | 提肋助吸气 |
肋间内肌 | 肋间外肌深面,肋骨上缘 | 上位肋骨下缘 | 降肋助呼气 |
肋间最内肌 | 肋间内肌深面,肋骨上缘 | 上位肋骨下缘 | 降肋助呼气 |
三、膈
位于胸腹之间。包括周围的膈肌和中央的中心腱。膈肌收缩胸腔扩大,引起吸气,膈肌舒张胸腔缩小,助呼气。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三者分别有食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通过。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二)后群
腰大肌、腰方肌
(三)腹直肌鞘: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125px处三块扁肌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中断处形成弓状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表)腹肌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及作用
肌肉名称 | 位置 | 层次 | 肌纤维方向 | 形成结构 | 作用 |
腹外斜肌 | 腹前外侧部 | 浅层 | 外上斜向 前下 | 形成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腹股沟管皮下环和腹直肌鞘前层。 | 保护腹腔脏器, 维持腹内压,收缩时增加腹压,使脊柱前屈、侧 屈与旋转,降肋 助呼气。 |
腹内斜肌 | 腹前外侧部 | 腹外斜 肌深面 | 外下斜向 前上 | 腹股沟镰(联合腱)提睾肌、腹直肌鞘前、后层。 | |
腹横肌 | 腹前外侧部 | 腹内斜 肌深面 | 横行 | 腹股沟镰(联合腱)提睾肌、腹直肌鞘前(弓状线以上)、后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