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脑
教学目标
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
2.掌握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掌握语言中枢的位置。
3.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4.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
5.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了解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7.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
端脑(大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结而成
※ 1.大脑半球的外形主要沟裂和叶
(1)在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纵裂的底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板为胼胝体。大脑半球后部与小脑之间为大脑横裂。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三个面,两个裂、3个沟、5个叶。
①3个沟:
外侧沟:位于半球上外侧面,是自前下向后上行的深裂;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起,在半球上外侧面向前下斜行;
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的后部,自下向上。
② 5个叶:
额叶: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顶枕沟以后部分;
顶叶:在外侧的上方,顶枕沟和中央沟之间;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处,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2)在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前沟:在中央沟的前方,两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前沟前部,有两条平行沟分别为额上沟和额
下沟;额上沟之上为额上回,额下沟之下为额下回,两沟之间为额中回。
中央后沟:在中央沟的后方,两者之间为中央后回。中央沟后下,有一条横沟为顶内沟,其下为顶下
小叶;外侧沟后端的为缘上回,颞上沟末端的为角回。
外侧沟: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颞上沟之上为颞上回,颞下沟之下为颞下回,两沟之间为颞中回。
(3)在半球的内侧面
① 在中央前、后回从上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称为中央旁小叶。
②在中部有前后方向呈弓形的胼胝体,后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至枕叶的后端,中部与顶枕沟相连。
③胼胝体背侧的脑回为扣带回。扣带回向后移行于颞叶的海马旁回。前端变成钩形弯曲称钩。
④扣带回、海马旁回、钩等脑回,位于大脑半球和间脑交界处的边缘,故合称边缘叶。
(4)在半球底面
额叶的下方有一对椭圆形的嗅球。它的后端缩窄延为嗅束。它们与嗅觉的传导有关。
★2.大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大脑皮层。深层的白质为髓质。在半球的基底部,白质中藏有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为侧脑室。
(1)大脑皮质的结构和机能定位
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也是人体的各种活动的高级中枢,它由大量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组成。
机能定位:大脑皮质的发育和分化,不同的皮质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区或,称为“中枢”。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只是相对的具有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图)
①躯体运动中枢
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机能:支配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并接受由身体对侧传入的本体感觉。
②躯体感觉中枢
位于: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机能:主要接受来自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压、振动等浅感觉和对侧肌腱和关节传来的深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
③听觉中枢
位于:颞上回中部和颞横回
机能: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如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伤,不致全聋,两侧听觉中枢受损,听不见。
④视觉中枢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机能:每侧半球的视觉中枢都与两眼视野的对侧一半联系,损伤时发生偏盲,如一侧损伤,只出现一侧盲,两侧中枢损伤,才会出现双目全盲。
⑤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机能:管理口唇、舌和喉、咀嚼肌、表情肌的运动中枢。此中枢损伤时,患者虽能发音,但确丧失说话能力,临床称运动性失语症。
⑥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机能:主要调整自己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此中枢损伤后,能听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话的意思。临床称感觉性失语症。
⑦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
机能:阅读能力,此中枢损伤,视觉无障碍,但不理解文字的含义,又称失读症。
⑧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的后部。
机能:管理书写能力,此中枢损伤,手运动无障碍,但不能精细书写,又称运动性失写症。
⑨内脏中枢
位于: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处
机能:调节内脏运动和情绪、记忆有关系。
(2)基底核
位于:白质内,靠近脑底(图12-17)包括纹状体、杏仁体、屏状核。
(3)大脑半球的白质又称髓质
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纤维可分3类:
① 投射纤维:是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② 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分
前连合:连接左、右嗅球和两侧颞叶
穹隆和穹隆连合:穹隆的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对侧海马
③ 联络纤维:是联络同侧大脑半球各部分皮质间的纤维。
弓状纤维:联系相邻脑回
钩束:连接额、颞两叶的前部
上纵束:连接额、顶、枕、颞四叶
下纵束;连接枕、颞叶
扣带:位于扣带回、海马旁回深部,连接边缘系的各部
内囊:
构成:由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大量密集的投射纤维构成。内囊中含有大量上、下行投射纤维,如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听辐射等纤维。
形状: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形。
功能:如果内囊受到损伤时,可出现对侧半身躯体感觉、躯体运动障碍和偏盲。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瘫痪(锥体束损伤)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半的同向偏盲(视辐射损伤)
胼胝体:
构成:位于大脑纵裂底,由约3亿条白质纤维构成,连结两侧大脑半球。
形状:在正中矢状面上,其前部呈钩形,后部宽厚、弯向后下(图12-7)。
功能:广泛联系两侧大脑半球。
(4)侧脑室: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含脑脊液。两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室腔内有脉络丛。
3.边缘系统
组成:由边缘叶和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等)组成。
功能:参与嗅觉和内脏活动,还参与种族繁衍功能,海马回与记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