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膜
由双层腹膜构成,薄而透明,两层腹膜间夹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等
1.小网膜:是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称肝胃韧带 ;小网膜的右侧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走行着出入肝的重要管道,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和两者后方的门静脉 小网膜游离缘后方为网膜孔,通过网膜孔可进入胃后方的网膜囊
2.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 形似围裙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前方,其左缘与胃脾韧带相连续 胃前、后壁的脏腹膜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构成了大网膜的前叶,下垂至横结肠时,不完全地贴附于横结肠的表面,这一段大网膜前叶又称为胃结肠韧带 大网膜前叶继续下垂一段后,向后反折向上则形成了大网膜的后叶,向后上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为横结肠的系膜
3.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 网膜囊上壁为肝尾叶及膈下方的腹膜 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网膜前叶 下壁为大网膜的前、后叶返折部 后壁由下向上依次为大网膜后叶、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壁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网膜囊右侧借网膜孔与腹膜腔其余部分相通,网膜孔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
(二)系膜
1.肠系膜:是将空、回肠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其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称为肠系膜根, 长约15㎝,自第2腰椎左侧起,斜向右下跨过脊柱及其前方结构,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
2.阑尾系膜: 呈三角形,将阑尾连于肠系膜下方,阑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走行于系膜的游离缘内,故阑尾切除时,应从系膜游离缘进行血管结扎
3.横结肠系膜: 是将横结肠系连于腹后壁的横位腹膜结构,其根部自结肠右曲起始,向左跨右肾中部、十二指肠降部、胰头等器官前方,直至结肠左曲
4.乙状结肠系膜: 是将乙状结肠固定于左下腹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根部附着于左髂窝和骨盆左后壁
(三)韧带
1.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是位于膈穹窿下方和肝上面之间矢状位的双层腹膜结构,位于前正中线右侧,其前部沿腹前壁上份向下连于脐,侧面观呈镰刀状 其游离缘的下缘肥厚,内含肝圆韧带
2)冠状韧带:呈冠状位,分前、后两层,由膈下及肝上面的腹膜移行而成 前层向前与镰状韧带相延续,前、后两层间相隔较远处的肝表面未被腹膜覆盖的区域称为肝裸区 冠状韧带左、右两端处,前、后两层彼此粘和增厚形成了左、右三角韧带
2.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是连于胃底和脾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向下与大网膜左侧部连续,韧带内含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起始段及脾和胰的淋巴管、淋巴结等
2)脾肾韧带:是自脾门至左肾前面的双层腹膜结构,韧带内含胰尾及脾血管、淋巴管、神经丛等
3)膈脾韧带:是脾肾韧带向上连于膈下面的结构,由膈与脾之间的腹膜构成 3.胃的韧带: 包括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膈韧带等
(四)腹膜皱襞、隐窝和陷凹
1、腹后壁的皱襞和隐窝
在胃后方、十二指肠、盲肠和乙状结肠系膜附近有较多的皱襞和隐窝,其大小和深浅可随年龄不同或腹膜外脂肪的多少而变化 乙状结肠间隐窝位于乙状结肠左后方,在乙状结肠系膜与腹后壁之间,其后壁内有左输尿管经过 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下方与右肾之间,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处,是液体易于积聚的部位
2、腹前壁的皱襞和隐窝
腹前壁内面正中为脐正中襞,位于脐与膀胱尖之间,内含脐尿管闭锁后形成的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襞一对,位于脐正中襞两侧,内含脐动脉闭锁后形成的脐内侧韧带 脐外侧襞一对,分别位于左、右脐内侧襞的外侧,内含腹壁下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上述皱襞之间形成三对浅凹,由中线向外侧依次为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和腹股沟外侧窝 后两窝分别与腹股沟管皮下环及腹股沟管腹环位置相对应
3、腹膜陷凹
主要陷凹位于盆腔内,男性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凹底距肛门约7.5㎝
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直肠与子宫之间为直肠子宫陷凹,也称Douglas腔,较深,与阴道后穹间仅隔以薄的阴道壁,凹底距肛门约3.5㎝
站立或半卧位时,男性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最低部位,故积液多存在于这些陷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