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 胃肠激素的作用,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教学重点】
胃肠激素的作用
【教学难点】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教学过程】
概念
消化:消化系统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依赖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化学消化依赖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调节消化道的酸碱环境和渗透压、以便一些重要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机物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酶。其次是粘液,粘液由空腔脏器分泌(所以胆汁和胰液中不含粘液),对消化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比较低,伸展性大,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化学、温度以及机械牵张刺激很敏感;其自动节律的频率慢且不稳定。
(二)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为-50~-60mV,其产生机制主要是K+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的活动。
2. 慢波或基本电节律 许多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表现为缓慢的起伏波动,即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称为慢波,也称为基本电节律,其波动范围为5~15mV。慢波的频率变动在3~12次/分钟。
3. 动作电位 当慢波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约-40mV)时,便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每秒1至10次的动作电位,较大频率的动作电位引起较强的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腺每天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升。消化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物和有机物,后者包括各种消化酶、粘液、抗体等。
三、消化腺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上段以及肛门外括约肌外,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付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肠胃,释放乙酰胆碱和多肽,调节胃肠功能。
(一)内在神经
消化道的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管壁的壁内神经丛,这些神经丛含有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
(二)外来神经
胃肠道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兴奋作用)
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抑制作用)
四、消化器官功能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1.概念: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有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的化学成分为多肽,可作为循环激素起作用,也可作为旁分泌物在局部起作用或者分泌入肠腔发挥作用。由于胃肠道粘膜面积大,所含内分泌细胞数量大,故胃肠道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区分哪些激素是胃肠激素比较容易,因为胃肠激素都是多肽,且名称中多带有“胃”、“胰”、“肠”、“胆”字样,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胰岛素、血管活性肠肽等,仅少数几个不带“字样”的记住就行了,如生长抑素、P物质、神经降压素、蛙皮素等。
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
(3)营养作用,如胃泌素促进胃粘膜细胞增生。
3.脑-肠肽:
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内双重分布的多肽,例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等多肽。
【课后小结】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有:
(一)一般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比较低,伸展性大,对电刺激不敏感,其自动节律的频率慢且不稳定。
(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 2. 慢波或基本电节律 3. 动作电位
胃粘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属于粘液腺 ②泌酸腺 ③幽门腺.
【课后练习】
1、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说出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