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第一节 概述
【学习目标】
掌握: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熟悉:肾单位和集合管
了解:球旁器、肾血流量的调节
【教学重点】
肾单位和集合管
【教学难点】
肾血循环的特点
【教学过程】
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体内过剩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血液循环运输,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有多种,其中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肾脏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排泄器官 | 排泄物质 |
肾脏 | 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肌酐、药物、色素等 |
呼吸道 | CO2、水、挥发性物质等 |
皮肤 | 水、无机盐、少量尿素等 |
消化道 | 无机盐、胆色素、毒物、铅、汞等 |
肾的功能 :
①排泄过程中参与体内水 、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它对于净化机体内环境及维持稳态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②合成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与维生素D3的活化等。
一、肾的结构特征
(一)肾单位与集合管
1、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2)肾小管:①近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②髓袢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③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
2、肾单位分类:按所在部位不同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①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于中、外皮质层,数量多,肾小球体积小,髓袢短,入球小势脉口径>出球小动脉。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分泌肾素。
②近髓肾单位: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数量少,肾小球体积大,髓袢长。近髓肾单位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集合管: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但其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球旁器
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maculadensa)三种细胞组成。
1、球旁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细胞内有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
2、球外系膜细胞:是入、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3、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和调节
(一)肾血流特征
1、血流量大,主要供应肾皮质: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肾血流量为1200mL,其中94%的血液供应肾皮质。通常所说的肾血流量主要指肾皮质血流量。
2、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两级网压力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自身调节范围为80~180mmHg。
2、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调节:支配肾脏的神经主要为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还引起肾素分泌增加等。
②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等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局部舒血管物质则使肾血流量增加。
【课后练习】
1.肾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最重要的器官,这是为什么?
2.简述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