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原理。
2.熟悉:激素的一般特性、分类。
3.了解:激素的发现
【教学重点】
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激素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激素: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能起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内分泌系统: 机体的内分泌腺及 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一、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
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卵巢 睾丸 胎盘(妊娠)
(一) 垂体: 直径 1cm 重量 0.5—0.6g
前叶(腺垂体):合成、分泌7种激素
1.GH(生长激素)
2.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TSH (促甲状腺激素)
4.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
5.PRL(催乳素)
6.MSH(促黑素)
后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ADH) 催产素
二、激素的转运方式
1.远距分泌:
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元距离的靶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
2.旁分泌
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的方式
如:胃粘膜D细胞――→G细胞
生长抑素 使 GAS(胃秘素↓)
生长抑素可治疗胃泌素瘤
3. 神经分泌: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的NC分泌的激素,延轴浆运输末梢分泌
4.自分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又作用与该内分泌细胞
5.腔分泌: 胃肠激素进入胃肠腔内起作用
三、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
1. 信息传递作用
2. 相对特异性
3.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细胞内酶促放大作用)
4. 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2)拮抗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互拮抗
3)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但可以增强NE的缩血管作用。
其机制与↑靶细胞上另一种受体(去甲肾)的数量有关
↑受体数量及调节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
四、激素的分类
1.含氮激素:
① 肽类激素和蛋白质激素 如:下丘脑调节肽 甲状旁腺
② 胺类激素: Adr(E) NE T3 T4
③ 脂类激素:包括类固醇类、固醇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等
2.类固醇(卵巢)激素:
① 糖皮质激素
② 盐皮质激素
③ 性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3.类固醇类激素:1,25(OH)2VitD3
五、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
1. 第二信使学说:
第一信使: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的使者
第二信使:将第一信使传递到细胞的信息由细胞表面再传递给细胞内的特定结构,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或担负细胞内信息传递,实现激素作用的使者。
细胞位于细胞膜外表面,AC位于胞浆面,H+R如何激活AC呢?
(1977年 Kimura) 膜AC+高度提纯ATP Mg2+ 混合 ,AC活性很低、ATP很难生成cAMP。 AC活性↑↑ 表明AC活性需要GTP参与。
此后进一步研究表明:光有GTP不够,还需膜上的GTP结合蛋白(G蛋白)参与――鸟苷酸结合蛋白
G蛋白(αβγ)三亚单位――α亚单位有与鸟苷酸结合位点。
2、第二信使学说的发展:
通过第二信使升高或降低发挥作用
第二信使的多样性
cAMP、Ca2+、IP3 DG 可作为第二信使外,还有cGMP及PG.
(二)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胞内受体的介导机制这类激素分子量小、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
糖皮质激素有:胞浆受体、核内受体。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醛固酮均有核受体。
位于靶细胞的类固醇激素核受体主要有3个功能结构域:
⑴激素结合结构域 ⑵DNA结合结构域 ⑶转录增强结构域
(三)核内第三信使学说-原癌基因表达学说
原癌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基因组的正常基因,参与正常生长、分化、表达产物,调节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因其与致瘤病毒基因的碱基对相同,突变后可致癌,故名原癌基因
六、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一)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第二信使学说
1.AC-cAMP-PKA:经典第二信使学说
2.(PLC)-IP3: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3.DG-PKC途径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不需G蛋白的参与)
1.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①经Ras蛋白基因激活撕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ras→MAPKKK→MAPKK→MAPK→转录因子。
②经PLCγ激活PKC
③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
2.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
3.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不需G蛋白的参与):
4.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基因表达学说
【课后小结】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成分,仅起“信使”作用。 作用原理主要是第一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说。
【课后练习】
何谓第二信使,举例说明